
勇于創新 甘于奉獻 氣化分廠張向軍榮獲陜化公司2021年度先進個人 張向軍,男,化工工藝工程師,2011年畢業于延安大學,同年進入陜化煤化集團有限公司參加工作,現擔任氣化分廠工藝技術員。參加工作以來,他在單位領導、同事培育教導下,經過不斷學習、積累,具備了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比較從容地處理生產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綜合分析能力、協調能力和文字言語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中他立足崗位,鉆研業務,勇于創新,近年來他與分廠領導、同事成功實施了多項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項目,均對生產系統的穩定運行、節能降耗和安全環保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技術改造,降耗增效 他立足崗位,鉆研業務,勇于創新,近年來他與分廠領導、同事成功實施了多項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項目,均對生產系統的穩定運行、節能降耗和安全環保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磨機改造穩運行。氣化煤漿制備系統是煤氣化工藝的第一道工序,自2012年煤漿制備系統投運以來,因磨機筒體螺栓密封墊易老化磨機長期頻繁漏漿,漏漿問題成了制約磨機長周期穩定運行的一大難題,煤漿大量泄露導致磨機頻繁開停頻繁檢修、煤漿濃度無法穩定、原料煤浪費較大、現場環境為生差。嘗試各種辦法后無明顯改善,通過咨詢同類型企業,各單位均存在同類問題。張向軍與分廠領導、同事經過多次研究討論決定對磨機筒體螺栓密封方式和內部襯板連接進行改造,先對一臺磨機進行改造,對改造方案進行驗證。2019年2開始,以B磨機為改造對象,在筒體螺栓孔外部焊接填料函,將磨機筒體螺栓密封方式由橡膠墊密封改為填料密封,將磨機內壁各耐磨襯板間填充筋條后滿焊,防止磨機運行過程耐磨襯板晃動,將磨機鋼棒全部更換為硬度較高的M45材質,延長鋼棒使用周期。B磨機改造完成后,實現了長周期穩定運行,磨機漏漿得到有效遏制,創造了磨機6個月無漏漿的紀錄,改造達到預期效果。2019年到2020年按照B磨機改造方法對剩余三臺磨機逐臺進行了改造,煤漿制備系統實現了長周期穩定運行,煤漿濃度有了進一步提高,現場生產環境得到有效治理。 節約原料出實效。前期,煤漿制備系統運行過程產生的廢煤漿全部進入灰水系統,造成原料浪費和系統水質污染,污水處理系統運行壓力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張向軍通過實地考察和研究,并與分廠領導溝通,設計增加了廢煤漿回收裝置。廢煤漿回收裝置投運后,煤漿制備系統產生的廢煤漿再次返回磨機制備合格煤漿,廢煤漿回收率達到100%,節約了大量的原料煤,灰水系統水質也有明顯改善。2021年1月通過在磨機滾筒篩末端增加防溢流擋板改造,提高磨機掛漿,延長煤漿篩分時間,煤漿濃度從62.5%提高到62.9%以上,氣化爐氣化效率明顯提升,氣化爐出口煤氣有效成分含量從79.5%增加到81%以上,噸氨煤耗從1410kg/t.NH3降到1370kg/t.NH3,節約了大量的生產成本。 環保生產有實招。2020年張向軍嘗試利用煤漿制備系統對有機廢液進行回收,因有機廢液含有較大量的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COD含量高、所含甲醛對污水處理系統菌類傷害較大,回收有機廢液存在難題較多。張向軍多次與分廠領導在現場研究廢液回收方案,最終確定增加一個廢液儲罐并利用現場閑置的V1205和P1204進行改造,實現含醛廢液穩定回收。經過實際運行狀況的數據分析和結果驗證,成功實現在每天回收含醛廢液10-15m3,到目前廢液回收運行平穩,降低了公司環保生產壓力。 生產效益顯提升。通過大煤漿槽增加二級滾筒篩改造、撈渣機增加震動脫水篩改造、添加劑槽增加循環泵改造等,系統生產運行狀況明顯得到了改善,設備的運行周期變長了,生產運行成本下降,系統生產效益明顯提升了。 愛崗敬業,甘于吃苦 作為一名年青人,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在技術員崗位的工作中表現出了非常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任務。在每個月的氣化爐中修工作中,他經常在現場進行排查和跟進,爬管廊、鉆設備,不嫌臟不怕累,對每臺設備和每根管線進行仔細檢查,杜絕遺漏和死角,嚴格把關檢修質量和清洗質量,保障氣化爐投運后長周期穩定運行。磨機煤漿提濃改造期間,他整天往返于生產現場和分析室,嚴密關注煤漿濃度、粘度和粒度數據變化,及時調整添加劑配比和鋼棒級配,經常加班到深夜,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氣化分廠煤漿提濃改造,得到了同行業的一致肯定,大量的同類型企業來廠學習考察。 張向軍憑著踏實鉆研業務的作風、執著的敬業精神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在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同時他嚴抓員工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員工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業務水平。今后,他將以更高的標準不斷提升自己,立足崗位,忠誠敬業,銳意進取,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