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是最美的身影,創造是最好的奉獻。“三小一練”活動挖掘整理蘊藏在廣大員工中先進勞模人物在日常生產、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小故事,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員工自主管理小成果、先進操作法、崗位創新小成果。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濃厚氛圍,展現廣大干部員工昂揚向上精神風貌,建設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 奮斗新征程,我們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永葆奮斗初心,在接續奔跑中譜寫新篇章。 崗位三絕:手感判斷粉狀一銨產品水分 一銨裝置粉狀一銨產品的水分是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控制指標,產品水分的高低不但影響產品養分,還會對系統穩定生產造成很大影響,比如水分偏高產品養分會降低、產生不合格品,還會造成噴粉塔易堵料,嚴重時甚至造成系統停車;水分偏低會造成產品養分升高,造成浪費。物料水分過低會造成尾氣含塵量增加和產能降低。 為了穩定控制粉狀一銨產品水分,一銨四個化工班長和崗位人員在穩定控制各項工藝指標以外,不斷嘗試用手指搓料的方法去判斷粉狀一銨產品水分,盡最大能力為生產穩定控制提供參考依據。 為了增加手感,確保判斷物料水分準確,化工班長帶領崗位人員長時間在現場不斷進行練習和總結經驗,每個人的手指上都磨出了一層厚厚的繭子。為了確保每個班組人員用手搓料判斷水分結果一致,四個化工班組經常在交接班時對送質檢分析樣品的水分進行預估比賽,通過預判水分和質檢分析結果進行對比,看一看究竟哪個班組的手感更準確,獲勝的班組向大家交流自己的獨門絕技,以供大家參考學習,共同提高。 在大家的不斷努力下,班組人員對產品水分的判斷能力不斷提升。同一送檢樣品,經過和質檢分析數據對比,一銨裝置四個班長通過手感判斷預估的產品水分,能夠和質檢分析數據基本保持一致,誤差大約在0.5%以內。 這一項絕技的練成,在不增加質檢分析水分頻次的情況下,極大地提高了粉狀一銨水分指標控制的穩定性,也為裝置穩定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磷銨分廠) 小成果:十八般兵器顯神威 當前二銨產品供不應求,磷銨分廠搶抓一切生產高產的有利時機,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危機,在磷銨生產中吸收上酸管線以及吸收塔上方的循環管道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堵塞,必須及時疏通管線來確保環保達標。采用熱洗的方法速度較慢,拆裝管線人工清理是最快捷的辦法。 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清理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合適的工具,選擇合適的工具才能實現事倍功半。說起清理工具對大家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有風鎬、鐵鏟、大錘等一些常規工具,用起來也得心應手,這些工具只能適合部分大型清理空間,可對于管道清理就顯得有點“無能為力”了。 磷銨生產裝置管線內部結垢稠軟,鐵釬子只能扎透卻不能清理干凈,生產人員和維保檢修人員發明了管線清理器,它經過多次改進,在管線直徑DN80到DN150疏通過程中顯現神威。管線清理器原用一根6米長鍍鋅管前部帶前推桿后部焊接一塊圓形鋼板形式,使用中較為笨重、阻力較大,改裝后為一根2米長,一節套一節的伸縮桿,采用旋轉蓮花頭部鏟或者圓弧頭鏟連續推進方式。它不僅適應于清理送酸管線內部壁體結疤,還適應于循環酸管線及上酸管線堵塞的清理。送酸管線是由一根根長短不一的鋼骨架管經活套法蘭用螺栓連接而成,當清理管線時,必須一節一節拆開清理,再一節一節的安裝。使用清理器時,多人舉桿一次推進可連續清理5節以上管線;循環酸管線及上酸管線內部清理,受空間區域限制,清理器長短調節方便,使用輕巧,是酸管線清理的有力助手,避免了將酸管線拆下清理的繁重過程,節約了大量人力和寶貴時間。制作箭頭式可伸縮性鐵桿,在中和槽疏通料漿管線及氨支管過程中更加安全可靠,消除了因高溫料漿及蒸汽對人燙傷的危險,提高清理效率。 在工作、生活中不斷摸索,用敏銳的目光觀察事物,不斷積累經驗,開動腦筋,根據磷銨的生產特點創造發明出了各種各樣的“十八般清理兵器”,工作環境越變越好,清理工作效率顯著提高,為生產優質高效磷酸二銨肥料做出更大的貢獻。(維保分廠) 小故事: 火車司機李興賓 每當大家聽到廠里的火車轟鳴聲,那是銷售運輸公司鐵路運輸機務組正在啟動火車頭,車頭啟動后,意味著運輸工作即將緊鑼密鼓地開展,而李興賓作為一名火車司機,一天的工作任務也將開啟。 李興賓1988年生人,現年35歲,正值而立之年的他,經過多年的崗位歷練,已經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業務過硬的火車司機骨干,多次獲得“星級員工”稱號。日常工作中的李興賓非常注重學習提升,他總能通過悉心的觀察發現總結別人身上的優點、亮點和作業中的小技巧,反思分析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活學活用提升自己。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不快全靠車頭帶”,而車頭帶的好不好全看司機的本事。司機的業務水平直接決定火車運行效率和車頭的運轉周期,這就要求司機不光要會開火車,還要具備敏銳的聽覺、專業的分析能力以及機車維護保養能力,而李興賓就是這樣一名盡職守責的好司機。多年來,他并未將火車頭當成是機械,而是當做和自己協同作戰的搭檔,對它的脾氣和需求了如指掌,什么時候該添加潤滑、哪里的螺絲該緊緊……諸如此類,他都能做到提前預判和處理。在今年3月中旬,正在復肥執行運輸任務時,他敏銳地聽出給機車提供制動的風泵裝置中排污閥出現連續排污聲音,立即停車查看,確定故障后,果斷暫停排污閥所在的干燥塔裝置繼續執行完當次運輸任務,既保障了運量不受影響,也避免了排污閥帶病運轉造成的其他相關零部件的損耗,為機車長周期運轉提供了保障。 平日里,李興賓非常注重機車的衛生和美觀,像對待心愛的玩具一般仔細清掃。對難清理的溝溝縫縫更是仔仔細細地進行擦拭,有時路過的同事看到他投入的樣子會打趣道“看你自己都沒車頭干凈,有那功夫先給自己拾掇拾掇。”而他也總是高聲笑答,“我這老伙計就是我的臉面,他干凈漂亮了我的臉上也有光。” 李興賓著眼小處,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不光得到了身邊同事的肯定,同時激勵著大家不斷追求進步、提升工作標準,用勞動錘煉自己、創造價值、弘揚美德。(銷售運輸公司) 小案例:“抱團式”班組管理 煤化工裝置區作業片區大,質量計量中心煤化工一組5名分析女工在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為了能夠及時高效地完成各項分析工作,班組內部采取“抱團”式管理模式。 合理組團,互相協助。負責動力分廠動火分析人員與尿素分廠分析人員組團,負責安全動火分析的分析人員工作量大,且鍋爐、脫硫、原運程控、脫鹽水等崗位位置分散,分析工很難充分利用有效時間,所以負責尿素工段安全動火的分析工,在確保自己分析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及時給予其幫助。由兩個人穿插到各個作業點,既節約了路途時間,也有效避免動火滯留問題。 氣化、凈化工段與合成工段分析人員組團,通常早上7點至8點是氣化分廠動火高峰期,包括動火、有限空間作業都需要在此期間完成,僅一名分析工很難完成動火分析任務,且在忙亂情況下易出現取樣不到位、票證填寫不規范等情況,所以需要凈化工段及尿素分廠合成工段分析工的支援,在完成各自工作后采取互幫互助的模式,及時支援動火任務多的組員。例如一人去現場分析,留下一人專門填票證,兩人協助共同完成氣化分廠及合成工段動火任務,避免取樣不到位、票證填寫失誤、超時等問題。這樣可以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確保現場檢修人員能夠及時開工。除此之外,倒班班組每天上午一人提前到崗半小時,幫助夜班成員動火分析作業,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抱團”式班組管理,既保證了動火分析的及時性,又能讓班組成員都“動”起來,有效避免了“兩極分化”,即因各分廠動火數量的兩極分化所導致班組成員出現任務繁重和閑置的情況。此模式也促進了安全動火分析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人多力量大,多雙眼睛多點細心,針對同事出現的錯誤能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有效避免因作業票證填寫失誤而影響檢修時間,保證生產工作安全平穩。(質量計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