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緊日子”過“好日子”就是要向內挖潛,實現增產增效。根據近日市場反饋信息綜合研判,5月13日,陜化公司啟動料漿法57%粒狀二銨復產計劃。磷銨分廠從接到公司調度指令到裝置成功開車,僅用時8小時,刷新了該裝置停運近兩個月后快速復產的紀錄,為企業增產增效注入強勁動力。
8小時“極速”復產背后的高效協同
當日19時,磷銨分廠接到公司調度指令,要求立即組織一銨裝置料漿法57%養分粒狀二銨生產線復產,分廠迅速響應,第一時間召開復產工作落實會,以“責任到人、逐項清零”為原則,明確開車前檢查、設備調試、人員調配等關鍵環節分工。22時,單機試車確認全部完成,公司值班領導現場聯合簽字確認開車條件。24時,系統開始熱備,次日凌晨1點,反應系統引入物料提濃,3點30分粒狀生產線一次投料成功。隨著成品包裝機器人規律的碼垛聲響起,標志著磷銨三種產品生產線全面恢復運行。
人、機雙保障筑牢復產根基
此次復產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部分人員放假導致的人力缺口,二是停運設備的性能穩定性。針對前者,分廠提前與相關單位協調,確保放假的熟練工次日全部到崗;針對設備狀態,分廠設備組利用停運期完成關鍵設備維護保養,工藝組每周定期對運轉設備進行盤車冷備,為快速復產奠定基礎。
執行過程中,分廠以“問題不過夜”的效率攻堅。21時,發現螺旋輸送機電流偏高,電儀分廠與維保分廠人員當即決定更換電機,確保系統零隱患運行;包裝崗位人員尚未完全到位時,二銨成品骨干主動請纓承擔夜間包裝任務。一系列快速響應舉措,確保復產流程環環相扣、無縫銜接。
產能釋放激活“緊日子”里的“好日子”數據顯示,磷銨分廠生產裝置全系統滿負荷生產時,日產平均穩定在1150噸,去年四季度優化工藝后日產曾連續達到1200噸,多次刷新月產歷史紀錄。“產量是分母,消耗是分子,做大分母才能有效降本增效。”分廠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快速復產正是以“緊日子”思維向內挖潛的生動實踐——通過提高裝置開車率、釋放產能,實現成本可控與效益提升的雙向突破。
當前,磷銨分廠正以此次復產為契機,持續優化工藝參數、強化設備運維,為沖刺更高產能目標夯實基礎。(磷銨分廠 屈小強 黨委工作部 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