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陜煤集團“十五五”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基層服務的效率與資產管理的效能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如何打通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讓政策落地有聲、資源物盡其用?如何盤活“沉睡”資產,釋放存量價值?陜化公司以“四種經營理念”大討論活動為契機,從財務管理的視角切入,探索出一條以理念創新推動基層服務優化、以資產盤活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緊日子”不是消極地勒緊褲腰帶,而是以精細化管理和資源優化配置為抓手,將每一份資產價值發揮到極致,從而為企業邁向“好日子”筑牢根基。在2025年的閑置資產盤活工作中,陜化公司正是憑借這種思維,對存貨類閑置物資開展深度治理。
公司組織采供部門聯合專業機構,對閑置存貨進行“成本-收益”雙維度評估。經嚴格鑒定,部分物資已喪失使用價值和市場流通性,果斷進行報廢處理,及時止住“出血點”,避免持續占用倉儲成本與管理資源,剩余遺留庫存,成為盤活攻堅的核心目標。
為確保盤活工作高效推進,公司構建起“方案+機制”雙輪驅動模式。一方面,采供部門牽頭制定詳實可行的閑置物資盤活方案,明確各階段目標與責任人;另一方面,在具體實施路徑上,公司采取“內外聯動”策略。內部調劑優先,采供部門主動對接各分廠,依據“以高帶低”“以大帶小”原則,精準匹配物資需求,不僅節省了采購資金,還保障了生產進度。外部拓展方面,積極對接專業拍賣公司、二手物資交易平臺等資源,主動挖掘潛在買家。通過建立意向客戶信息庫,及時將買家需求與閑置資產匹配,并引導其在物資調劑中心平臺掛網應標,有效拓寬資產處置渠道。
公司的閑置資產盤活,正是“緊日子”思維的生動詮釋。通過對存量資產的精心打理,成功將原本的“閑置包袱”轉化為“創效資源”,為企業降本增效、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好日子”注入強勁動能。
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堵點,往往源于管理視角的錯位。
“折舊分攤、間接費用歸集這些詞,我們聽著就頭大。”回憶起過去的成本管理,分廠成本專責就直搖頭。這種認知鴻溝,導致基層普遍存在“不會算成本賬”現象,財務資產部打破傳統“甲方”管理思維,主動以“乙方”服務意識下沉基層,通過設立“會計專責”以“乙方”服務姿態深入各分廠、車間開展調研,現場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駐點現場教學,開展“手把手教基層算賬管賬”,將專業的財務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聚焦一線,隨時解答基層的疑問,通過精準對接、主動服務和機制創新,推動存量資源與基層需求深度匹配,實現資產利用效率與基層效能提升的雙向突破。財務資產部的服務不止于成本核算,更延伸到資產管理的全流程,精準捕捉基層在資產使用中的實際問題,對資產的采購、維護、報廢、投保、修舊利廢等環節建立動態跟蹤機制,定期“健康體檢”。這種以基層為“客戶”的服務模式,基層員工從“不會算”到“主動管”,閑置資產從“無人用”到“搶著用”,不僅提升了響應速度,更讓資產管理的“溫度”直達一線。
從理念到行動,開啟資產效能新篇章,“四種經營理念”的深入實踐,為陜化公司打通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方法論,也為資產盤活注入了新活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理念創新為引領,推動資產管理從“被動維護”轉向“主動賦能”,從“單一管控”升級為“全鏈協同”,讓每一份資產都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財務資產部 胡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