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氣化分廠緊密圍繞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根據陜化公司“開源節流提效年”的工作部署,在安全培訓革新、設備精細運維、員工能力提升、技術瓶頸突破等維度精準發力,靶向施策,積極探索管理新思路、新方法,以一系列舉措激活管理新動能,蹚出一條落實理念的實踐之路。 “掃碼答題” 讓安全培訓省錢省時又入腦 傳統安全培訓模式可能需要耗費人力、物力進行集中授課、印刷資料等,氣化分廠打破傳統安全培訓“填鴨式”“走過場”的弊端,創新引入二維碼答題模式,踐行了用“緊日子”過“好日子”理念,讓這種創新的掃碼答題模式,充分利用現有的手機,將安全知識、操作規程、事故案例等內容整合到題庫中,員工可隨時隨地掃碼答題,還設置有“每日班前一問”“每周分批考試”等環節,針對員工普遍答錯的知識點開展集中培訓和答疑。 在不增加過多成本的情況下,以新穎有趣的形式激發員工學習熱情,打破傳統安全培訓形式單一、參與度低的弊端,增強員工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筑牢安全生產防線,以較低的成本投入實現安全培訓效果的大幅提升。 小檢測設備撬動設備管理“大賬本” 在氣化爐的檢修驗收環節,傳統清理驗收方式存在檢測盲區多、效率低、風險高的弊端,已難以滿足精細化生產需求。氣化分廠積極探索創新,率先引入內窺鏡、振動頻譜分析儀等前沿檢測設備,為設備管理裝上“智慧大腦”。這一做法是用“賺錢”思維去“花錢”理念的生動實踐。表面上看,引入先進設備需要投入資金,但從長遠來看,以“精準診斷、超前預防”為核心理念的設備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設備故障預判與處理能力,降低設備故障率,避免因檢測疏漏引發的安全隱患和生產中斷。 結果顯示,運用這些先進檢測設備后,分廠設備運行穩定性大幅提升,設備維護成本顯著降低。在設備管理上的“花錢”行為,換來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節約,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增長,體現了以“賺錢”為導向的“花錢”策略,為公司創造了更多價值。 三維輪崗為員工搭建立體“成長橋梁” 為打破傳統崗位固化格局,氣化分廠用“乙方”思維做“甲方”的理念創新推出“主操-班長-技術員”三維雙向輪崗機制,并實施“雙崗聯動”培養計劃。以往在人才培養方面,“甲方”思維表現為只關注員工能否滿足當前崗位需求,而“乙方”思維則要求站在員工職業發展的角度,主動提供成長機會。聚焦為員工搭建立體成長階梯,讓員工在不同崗位上學習多元業務知識,實現從“單一技術能手”到“全能業務尖兵”的蛻變。輪崗期間,氣化分廠建立“雙導師”制度,為輪崗員工配備導師,在實操與理論層面進行雙重指導。同時,設置階段性考核目標,確保員工在輪崗過程中真正學有所獲。通過這一創新輪崗模式,讓員工不僅實現了從單一技能到綜合能力的跨越,還在崗位交流協作中實現知識共享與經驗互補,提升了員工隊伍整體競爭力,為分廠儲備了全能型人才。 小改造破解生產“老大難” 在“營銷”思維中,需要關注市場需求、產品競爭力等因素,而運用到生產中,就是要聚焦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技術革新優化生產工藝性能,提升生產效率,從而達到為企業創效增收的目的。 面對A/B/C氣化爐開工抽引器效率低能耗高、D爐蒸汽放空浪費大、曝氣風機能效低等生產運行中的弊端和問題,分廠技術團隊成立專項攻關小組,通過深入研究工藝原理與運行現狀,多次外出對標學習外廠先進經驗,技術人員反復研討,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出了詳細且科學的改造方案。經測算,開工抽引器改造完成后,預計每年可節約蒸汽及檢維修費用約150萬元;D爐蒸汽回收改造完成后,預計每年可創效100萬元;曝氣風機改造完成后,預計每年可節約用電40萬千瓦時。(氣化分廠 劉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