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技術攻關,優化生產運行,磷銨日產穩定達到1200噸,是磷銨分廠2023年度重點工作。為保證年度重點工作形成閉環,落實增產增效,磷銨分廠找準問題癥結,制定改進措施,12月6日至12日,一銨二銨生產組織穩定,磷銨日產連續7天突破1200噸,實現了日產穩定達到1200噸的攻關目標。 精準發力,找準影響二銨生產周期的難點堵點。二銨裝置連續生產7至10天就必須計劃停車一次進行系統清理,主要是需要熱洗料漿管線的結疤。原有的料漿管線規格是DN50,一旦結疤,造粒機噴漿流量就呈直線下降趨勢,嚴重影響生產負荷。今年大檢修期間,技術人員提出變更方案,將料漿管線規格變更為DN100,在不改變管線內壁結垢速率的同時,延長最大噴漿流量的運行周期。改造后,二銨料漿管線運行時間可達到15天。二銨全系統計劃停車也隨即調整為半月一清理,7天一熱洗,有效延長了系統開車周期。為二銨實現日產連續650噸創造了前提條件。 精細落實,緊抓一銨裝置產能釋放的改造不放松。為改進一銨粒狀系統設備冒粉塵的環保問題,2023年,一銨裝置在利用現場閑置設備改造除塵設施時提出,將旋風除塵器回收的粉塵作為一種產品從系統采出,既能保持系統生產平衡,又能改善洗滌塔工況,同時還能增加產品種類和產量。截至11月,累計生產57%粉狀產品2633.42噸,增加效益近800萬。再通過優化稀酸指標和優化料漿比重,一銨兩套系統粉粒同開,日產也從之前480至500噸,提升到550噸。 精心謀劃,穩定源頭配礦才能保證酸質穩定、工況穩定。磷礦是磷銨生產的核心原材料,受磷礦品位和雜質含量影響,系統生產波動較大。為此,磷銨分廠將探索中低品位磷礦適應性生產作為揭榜掛帥項目,專題攻關。兼顧礦含磷指標和濃酸中鐵鋁鎂含量,提出穩定配礦、分類配礦、配酸生產的最佳方案。建立以貴州礦源為基準,其他礦種調磷降鎂的配礦思路,有力地保證了磷酸各項指標持續穩定。 精確把控,規范上下游流程,凈化酸質、去雜歸核。體現磷銨生產的關鍵能效是產品中的五氧化二磷含量,而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是有效降低磷酸中的雜質含量,磷酸指標穩定就是一銨、二銨穩產高產的關鍵。9月份以來,受各種因素影響,磷酸裝置生產組織陷入被動,稀酸液位低導致濃酸液位低,磷酸液位低又導致酸質指標不穩定,進而引發一銨、二銨生產系統波動,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致使一銨、二銨產量質量受到影響。認識到不同礦種雜質對系統的負面影響后,磷銨分廠要求技術組規范上下游流程,嚴格控制稀酸、濃酸液位指標。上游為下游服務,下游也必須嚴格按照上游指標組織生產,先立后破,穩中求進。 12月上旬,磷銨平均日產穩定在1150噸,6日開始日產達到1200噸,且持續向好,并連續7天保持系統滿負荷日產突破1200噸的目標。穩定源頭,穩定磷酸生產負荷,穩定磷酸品質和指標才是磷銨穩產高產的關鍵,也是今后磷銨分廠努力和突破的主要方向。(磷銨分廠 屈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