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生存靠質量,
保證質量靠員工,員工生存靠企業”。
“把忠心獻給企業,
把誠心獻給客戶,把信心留給自己”。
走進陜化公司磷銨分廠(以下簡稱“磷銨”),在磷酸二銨成品包裝墻上,這兩句樸素的標語醒目奪人,不僅是艱苦奮斗的見證,更是一代代干部員工精神血脈的延續。
走進磷銨,經年的木質桌柜古樸陳舊帶著斑駁,卻依然完好如初;桌柜內,各類文件資料和物品精心擺放,整齊有序;水泥地面在常年的走動中,被磨得發光發亮;質樸的員工正在通過“數字大屏”調度老裝置運行,在精細管理中走向現代,在打造傳統煤化工標桿企業中奮斗。
在“傳承”中突破 從“生存密碼”到文化根基?
走進磷銨,閱讀一部“生存之戰”的奮斗史。
1991年,原陜化復肥廠磷銨裝置投產,成為陜西省“七五”“八五”重點工程。然而,受限于體量小、工藝老舊、成本高企、市場波動的多重壓力,這條生產線長期掙扎在虧損邊緣,“開車即虧損”的困境持續多年。彼時,那句“企業生存靠質量、保證質量靠員工、員工生存靠企業”的標語,逐漸成為磷銨人背水一戰的精神力量?,F如今,面對2024年磷銨市場持續低迷,磷銨分廠刀刃向內,以“緊日子”思維推動機制創新,通過氟鈉崗位用工改革、配礦策略優化、包裝線自動化改造等舉措,全年產量突破34萬噸,創歷史新高。
這一歷史新高的背后,是20年前“質量與員工共生”理念的延續。磷銨分廠始終將質量管理視為生命線,從原料配礦到成品包裝,每一環節均建立標準化流程,并通過“質量考核掛鉤績效”激發全員責任意識。2025年3月,磷銨分廠引入DCS實時監控系統,將成品袋重誤差從0.4kg降至0.25kg,僅此一項年創效180萬元。正如磷銨分廠老員工所言:“過去靠‘忠心’保質量,今天用‘匠心’提精度,但根子里的責任感從未變過?!?/p>
在“執行”中創新 向“卓越基因”要生產力
走進磷銨,聆聽分廠講述發展史。
2018年磷銨分廠首次嘗試純貴州礦生產時,物料反應活性差、系統料色泛白等技術難題頻發。面對挑戰,團隊以“質量即生命”的信念,連續數月駐守現場,最終通過優化料漿配比、創新“快速洗滌法”,將停車清理時長縮短40%,產量逆勢提升。這一戰,不僅延續了“質量靠員工”的基因,更讓“創新”成為新一代磷銨人的文化自覺。
創新是磷銨分廠的破局關鍵。磷銨分廠“8小時極速復產”案例,正是這一基因的集中體現。2025年5月13日,分廠接到復產指令后,以“問題不過夜”的效率完成設備調試、人員調配,僅用8小時實現全線開車,完成料漿法二銨復產,刷新行業紀錄。這一速度的背后,是“四種經營理念”的深度實踐——用“營銷思維”優化生產流程,用“賺錢思維”推動技改技措。
磷銨分廠以機制創新激活內生動力。通過“產量承包、多勞多得”改革,氟鈉崗位月產多次刷新紀錄;一線員工的“閑話”與“牢騷”被轉化為技術突破點:老班長提出的酸性料漿比重調整方案,使一銨裝置日產提升100噸;員工隨口一提的“折流板改造”將二銨裝置開車周期延長5天。這些看似微小的創新,實則是“本位做事、換位思考”文化的具象化。磷銨分廠負責人始終堅持“卓越不是口號,而是每個崗位的主動求變,創新突破?!?
在“變革”中發展 從“求生存”到“創標桿”?
改革是催化劑,員工與企業同頻共振,才能迸發新質生產力。2010年,面對行業產能過剩與環保高壓,磷銨分廠以“敢啃硬骨頭”的魄力啟動環保改造:尾氣吸收塔投用、重力除塵系統升級、破碎機改型……十余項技改項目將尾氣氨含量從2000mg/m3降至1000mg/m3,年節約蒸汽成本超百萬元。
2018年,復肥裝置區通過廠容改造,將“灰頭土臉”的老廠房變為“清新整潔”的新園區;辦公樓與操作間煥然一新,蒸汽管道用鋁皮包覆,安全標識清晰醒目。一位副廠長感慨:“環保改造讓員工從‘愛廠如家’變為‘愛廠勝家’。”
當前,磷銨分廠正以“傳統煤化工標桿”為目標,推動產能與效能雙提升:料漿法二銨日產穩定在550噸以上,傳統法工藝通過折流板改造實現15天長周期運行,全自動包裝線年創效超200萬元。磷銨裝置運行率100%,日產屢創新高。
在“幸?!敝谐砷L 從“生存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
更深層次的員工幸福,源于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2023年,磷銨分廠推行“班長公推公選”,推行“績效杠桿”機制,讓員工共享發展紅利。2024年氟鈉崗位通過產量計件獎勵,員工收入同比增長20%;雙秤自動化包裝線改造后,操作人員減少50%,但技能培訓讓留下的員工轉型為技術骨干。這種“減員增效不降幸福感”的模式,正是陜化“員工與企業共生共榮”理念的生動詮釋。
“走進磷銨”不僅是走進生產線,更是走進一代代員工用質量鑄就尊嚴、用創新邁向未來的精神力量。當手寫筆記與數字監盤在生產線共鳴,當“質量鐵律”與“數字基因”在磷銨裝置中交融,磷銨分廠正在從“保證質量靠員工”到“員工幸福驅動質量”,從“生存壓力”到“卓越追求”。
20年前的標語是生存哲學,今天的行動是奮斗宣言。真正的傳承,是將文化基因融入每一次高效執行,將歷史智慧轉化為每一處精益改善。真正的現代化,從來不是對歷史的告別,而是讓傳承的薪火,照亮卓越的征程。(黨委工作部 丁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