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假期第二天中午,應一家老小的要求,我們來到白鹿原影視城。我不喜歡人多,不喜歡人造景區。看到眼前黑壓壓的人群,深吸一口氣,把男人的“敷衍勁”偽裝成熱情,急吼吼地招呼老小下車買票。只不過四個小時以后,我的觀念將被打破,不但被景區用心的游玩內容所打動,對下次家庭出行充滿了期待,還對白鹿原的文化背景產生了濃厚興趣。
陳忠實故居,普通的關中農家小院,一進門老二就被喂鴿子吸引過去了,我則走進屋里看看陳老先生的創作環境,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家具,木桌椅、布沙發,樸素實用。從門口凝望,穿越時空,仿佛能看到深夜匍匐在案前寫作的人的背影,這種感覺我懂,就像有人在門口凝望我加班時一樣,工作就是我的作品。被老婆的一聲老胡叫了出去,告訴我老二被鴿子嚇到了,我驚呆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看來把孩子養在室內確實不行,家里橫行霸道,出門膽小如鼠,以后要多帶孩子去戶外去適應野生的大自然。
白鹿村和滋水縣城是影視劇取景地,一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村落建筑,磚瓦獨門院落,比較典型的是戲臺、宗祠、學堂等建筑。到了這我其實發了愁,提前沒做功課,對白鹿原的了解僅限道聽途說,抖音短視頻片段,看著娃們興奮好奇的小眼神,我悄悄擦了把汗,盡可能快速瀏覽景區張貼的各種文字介紹。然而,娃們的興奮點很膚淺,看個熱鬧,看個稀罕,看個好看。為了引導她們對事物的理解去往更深刻的方向,我只能做起半吊子的導游。白鹿原這個名字真正所指是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他們祖先來定居得早或者家族發展得比較興旺,如果胡姓是兩大家族之一,可能就起名“胡鹿原”了。娃們一半天真一半懂的樣子,甚是可愛,哈哈大笑,好不快活。到了戲臺廣場,我告訴他們這是好年景唱大戲,壞年景給災民發舍飯,為什么是這呢?答案很簡單,主要是地方大。后面參觀的各種院落,風俗,大概都是從主觀客觀兩個視角帶動孩子思考,雖然缺少了白鹿原故事主線的興趣引導,但這種現實的寓教于樂活動還是豐富了孩子們的受教育方式。
步行下山,一路綠意盎然,輕松愉快,沿途雕塑林立,美不勝收。人均不到兩百,雖然沒有體驗完所有項目,已經很充實了。看著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聲笑語,心想,咱辛苦掙錢,不就是為了提高家人的幸福感?不知何時起,我已經習慣將工作壓力帶回家庭,冷漠,這不想干,那不想管。不對,家庭才是因啊,踏實勤懇地工作,不就是為了換來家人洋溢著幸福的笑臉?為了這一刻,多少個日日夜夜的付出都值得,此刻,內心充滿了動力。
到家,安頓好老小,坐那回味這趟游玩。引導孩子興趣是我這個當爹的責任,因為我沒有完整地看過白鹿原相關的影視和書籍,導致前半程沒能帶動孩子的興趣。我應該做一下背景調研,講故事,引導興趣,這樣她們才能更有收獲。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知恥而后勇,現在立刻行動,拿起手機,在搜索框輸入:田小娥女演員。嗯?不對,刪除刪除,輸入:白鹿原。(財務資產部 胡紀航)